三年前,我剛開始做微信號,那時候有些野蠻成長的方法,后來平臺將這些方法列為違規的方法,所以現在即使我知道幾十種加粉方法,比如視頻帶粉絲,互推,萌寶投票,很多都是規則所不允許的,但是很多這類方法是粗暴卻是比較有效的。
但是現在這些方法,對于很多運營者來說,作用不大。這些辦法在2014年還跟買彩票差不多,也許賺到幾個留下的賬號,但是平臺出了明確的規則之后,一旦出現這樣的情況之后,很多同行也會去舉報。所以靜下心來總結,長期有效的只有兩個。內容漲粉與廣點通。
第一個是內容,做內容漲粉的方法最好的就是做爆文。很多小號如果趕上全民大熱點,也可以有不錯的收獲。
對于內容的熱點分析,我的做法是采取每天總結的方式,也就是每天早晨都會開個小例會,把前一天的轉發,閱讀做個分析,包括粉絲的留言,都會集體討論,什么樣的內容,是粉絲喜歡的,什么是粉絲不喜歡的,微信后臺提供的數據反饋,信息詳實,對于做自媒體的人,已經是非常好的饋贈。
粉絲量大的話,內容一發布,幾乎是瞬間就收到反饋信息的。這在以前的傳統媒體是做不到的,但是現在,內容的好壞,直接以閱讀量為基準作為考核的。
在這里,我提醒一下大家,要做品牌號的,需要保持一定的格調,如果把握不好,很容易導致閱讀下滑的。有一些朋友,一開始還能堅持一些有逼格的文章,后面堅持不下去了,號的效果也沒有出來。
第二個是廣點通,是一個很直接很有效的方法,就是買粉絲,這個玩的最好的是"一條"與"二更"這2個公眾號,她們在廣點通紅利期的時候做了很大的投入,也獲得很好的回報。當時廣點通在2014年剛出來的時候,一個粉絲的獲取成本才5毛錢,當年我的帳號是個人主體沒辦法開廣告主,不然我會貸款去投,直到現在,我還是建議,如果你有條件,還是可以做一做的。因為微信一直不做流量分發,唯一做的一個點就是廣點通。
品牌打造是視覺志一直堅持的,視覺志是一個純草根起家的賬號,我之前是沒有什么背景與水平的屌絲,身上沒有光環,就是只從微信起家。
之所以到現在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,可以做成品牌媒體,最重要的就是訂閱量,就是粉絲數,在圈內形成一定的影響力之后,你就會進入一個良性圈粉的過程。比如我們曾經報道過一些明星,她們看見了,也會找過來,幫你做傳播,因為她們覺得這個內容的傳播很有調性。
在做品牌的過程中,千萬不要排斥廣告,很多人覺得廣告會影響企業形象,其實不是這樣的。
在我看來,很多企業,就是一線品牌,當他們在你這里投放的時候,會提高你的品牌形象力。廣告主會互相攀比的,你的廣告質量也會不停的得到提升。你的客戶越來越牛,你的同行也會覺得你牛。
我的這個意識,是奧迪找我合作的時候,我才萌生起來的。后來奔馳,寶馬也找過來,我們的粉絲看到了會覺得,哇,這類大品牌,都找你投放,會覺得我關注的賬號很厲害,其實與廣告品牌結合好的話,完全不丟人,可以雙贏,一石二鳥,對客戶也好,對自己也好。
你要做品牌媒體的話,也要經得住金錢的誘惑,很多土豪就是過來要拿錢砸我們,我們都抵抗住這個誘惑了,因為我們想做品牌的長續發展,不是想撈一票就走。
這話對我觸動很大,我覺得即使自己再高產,最后也就是做到一個小博主嗎,能做大的,背后都是一個團隊。我迅速讓自己從一個主筆,轉向一個總編,最后再轉向CEO,迅速組建好一個團隊后,我變成公司最不能寫的人,而是能給公司拉資源的人。
組建團隊的時候,最開始是在視覺志上發了一個招聘廣告,差不多收到300多份簡歷,后來有一些報紙媒體,還有一些學校的宣傳給我們做了報道,一些學長學弟就來投奔我們,也是我們團隊初始的形成。
我對團隊成員的要求是,選擇一些文筆不錯,有一些小特長,比如會懂設計,一些英語,法語,俄語很好,可以在國外的網站找到一些素材,可以讓素材涉獵更廣,慢慢的團隊形成一個規范化的運作。
我從文案的工作解放出來之后,開始做公司規劃,人員調配,對外資源的對接,這樣公司才能形成良性發展。我第一次遇見貓老大,我還自己在做內容,他告訴我,等到有一天,你自己把東西交出去之后,你就沒必要再去碰了,確實是如此。
現在做自媒體,最好就是微信,但我認為微信也有其周期性,不可能是永久。這里我覺得要提醒大家,選平臺,你選的對不對,會決定你的生死。我之前有朋友做微視,微淘,比我們拼多了,幾乎隔一個小時就發布一次內容,但是還是死掉了。方向要是選錯了,你可能每一步,都在走向死亡。
其實我們總是希望自己創立的媒體品牌永久的發展下去,我們會思考,現在微信平臺是最好的平臺,如果這個產品的使用周期過了,我們可能要面臨遷移平臺的問題。這就涉及到一個隔代發展得問題。
什么是隔代發展?我舉個例子。
現在微信做的最好的,是人人網那批人做的最好。為什么呢?因為之前微博發展得很好的時候,人人網的那批人覺得自己在人人網發展也不錯,就沒有去占領微博這個渠道端口。
后面很快看著微博火起來,錯過了機會。所以當微信起來的時候,這批人迅速的占領了微信這個平臺開始發力做,所以他們現在在微信這個平臺是做的最好的。
假如說,微信的平臺慢慢不行了,但是我們已經在這里投入這么多了,我們可能馬上再組一班人馬,快速的切入一個新的平臺并去玩轉新的平臺嗎?
我覺得不太可能啊,畢竟這種平臺在慢慢衰落的過程中,依靠這個平臺生存的生態環境并沒有立馬劇烈發生變化,我們可能還是感受到自己活的挺好的,還在向前發展之類的。會忽略對一個新興平臺的投入,現有的人員在現有平臺的運營已經很好了,也不想投入新的人員去做新平臺的運營,所以往往就出現隔代發展的現象。
但是我覺得,如果沒有出來什么能夠革命手機的產品,微信這個產品的生命周期還是會特別長的,因為他的社交屬性還是很強的,比如QQ,已經活躍16年了,FACEBOOK,也已經十多年了,活躍度還是很高的。
我知道同行中有不少人也在做QQ公眾號,但是我個人感覺QQ公眾號的影響力,應該沒有辦法超越微信,但還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平臺。我們試過,在QQ公眾平臺,你要打翻你在微信的運營心得,思路,手法,都要去改變,從零開始,因為那上面的用戶,與微信上,是有代溝,他們的想法,與我們平時了解到的用戶想法,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Contact us
北京市豐臺區鄭常莊326號B座6層云微客微信運營中心
400-0440-578 (官方熱線)